定位点
见城馆
景点介绍
(一) 建筑再利用
见城馆(以下简称本馆)是高雄市左营区的地标之一,位於莲池潭畔,原为高雄市眷村文化馆,保留眷村代表性的生活物品与故事,展示二战後随军来台士兵的家乡文化,与台湾独有的眷村聚落人文内涵。曾经作为记录高雄眷村时代的重要指标,承载着民众对眷村的生活印象与历史轨迹,是高雄市眷村文化发展与变迁的最佳见证者。2007年(民国96年)高雄市眷村文化馆成立,隔年起委托高雄市国军眷村文化发展协会管理,直至2017年(民国106年)9月15日休馆,因应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画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「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,将现址改为「见城馆」,并於2018年(民国107年)3月3日落成启用,呈现左营旧城历史兴衰与变化,期许提供民众全新的旧城体验,贴近在地民众的历史记忆,成为建筑再利用的最佳模式。
建物的保留,不单单是建物再利用,有更多的部分是期望留存在地的情感,保存旧城的历史文化与生活记忆,透过融入旧城的场域里,可以让民众了解并感受旧城古往今来的生活样态,展现历史事实,呈现旧城完整前世今生的生活情境。
(二) 历史沿革
由海光三村诊疗室、海胜里里民活动中心、高雄市眷村文化馆到见城馆
见城馆所在地曾经是海光三村的诊疗室,1990年(民国79年)经左营区公所改建为海胜里里民活动中心,当时围绕在活动中心周边的平房聚落,即是海光三村的房舍、幼儿园、家庭式商店等等,共同建构出典型的眷村生活风貌,至2006年(民国95年)改由文化局接管。
眷村消失後,将里民活动中心留存下来,再经改建,转型成为「高雄市眷村文化馆」(眷文馆),希望能有一实体空间做为展示区介绍眷村文化。眷文馆自2007年(民国96年)启动试营运,举办过无数特展与推广活动,为介绍眷村文化提供心力,极力保留眷村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故事。
2017年(民国106年)9月15日,眷文馆为因应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画—「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开始休馆,文物陆续移至明德新村2号、3号、4号、11号等空间重新规画策展,并於2018年(民国107年)4月於明德新村开幕,眷文馆原址则特规划改为「见城馆」。
2018年(民国107年)3月3日见城馆落成启用,迈向新的历史里程,以保存旧城历史文化为展示目标,呈现左营旧城历史兴衰与变化,期许提供民众全新的旧城体验,贴近在地民众的历史记忆,成为建筑再利用的最佳模式。
(三) 展示特色
全台首座运用跨越科技互动展示馆,提供全新的方法看见旧城
「见城馆」为全台唯一结合光雕投影且动态演绎百年历史的旧城模型展示,新科技演绎老历史,一楼展示空间有具科技性的AR「穿越时空见城」及二楼VR「我们的旧城」的互动装置设计,结合传统视觉的虚拟科技外,搭配传感器与多维资讯导入VR实境系统,增加多种感官之体验,提供全新的方法看见旧城。企望重新诠释并再现旧城自明郑迄今的历史轨迹,让民众享受如重临百年旧城、跨越古今的3D互动实感体验,带你穿越时空游旧城。
动画、AR/VR、动态模型机构三大技术整合展示
一、全台首座:跨域科技互动展示馆,剧场声光演绎看见旧城
二、全台首见:动态模型与光雕投影,8分钟游历旧城千年史
三、全台首例:50组垂直升降机构,声光演绎旧城千年风华
四、全台首创:19支动画串连年表大事记,展演300年凤山双城记
一楼展区分为「城在台湾」、「旧城寻宝」、「凤山县城的演变」、「穿越时空见城」,述说旧城的前世今生;二楼分为「时代流转中的凤山县城」、「大事记年表」、「文献旧城」、「映像旧城」、「我们的旧城」,一同见证旧城的生命故事。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动态影像外,更增设互动体验装置,让民众能透够实际操作进入旧城的世界,身历其境,体验时空变换的剧情与乐趣,足以见证旧城历史发展的轨迹。
(四) 未来愿景
左营旧城(昔凤山县旧城)为国定古蹟,亦为全台保存较完整城池中年代最早(1825年),保存面积最广之古城,在台湾历史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,深具丰厚的历史文化资产,其位於莲池潭河畔所形成的独有而殊异於其他城市的美丽天然景观。开发之初,在明郑时期为重要的屯垦区,至清领时期凤山县治所在,日治以及国民政府来台,从海军要塞、眷村聚落一路发展,空间场域堆叠着各时期的文化遗迹,成为今日丰富而多元的城镇面貌。城内除有大小龟山自然公园外,临近尚有左营莲池潭、龙虎塔、孔庙等景观区,外围亦有明德新村及古厝聚落等人文景点,观光资源相当丰富。近年来,高雄市政府受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画补助,由文化局及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积极进行「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,企望透过旧城景观的改造,发展城市人文观光产业,藉此吸纳更多人潮,共同来体会与分享左营旧城之美。
高雄市「再造历史现场—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以「重建台湾第一石城」、「缝合龟山串接莲潭」、「历史堆叠城市考古」、「旧城门户重塑再造」、「贯穿古今散步旧城」等五大计划目标为主轴的见城计画,以有形配合无形文化资产的保存策略,冀望达成重建并重见旧城历史现场的愿景。
见城馆之设立,见证了「贯穿古今散步旧城」的目标成果,并串联「穿越时空见旧城」的可能,也透过科技的视听带动,引领民众亲身体会历史的流动与变化,也是民众终身学习的亲子场域,未来本馆也将持续致力於推动左营旧城历史与文化的在地推广,策办更多元精采的在地性活动与展览,加强土地与民众的记忆连结,期许见城馆能更贴近在地民众的日常生活,传承文化,让旧城的历史生命延续下去,使文化资产成为常民生活的一部分,连结人民在地情感。
见城馆(以下简称本馆)是高雄市左营区的地标之一,位於莲池潭畔,原为高雄市眷村文化馆,保留眷村代表性的生活物品与故事,展示二战後随军来台士兵的家乡文化,与台湾独有的眷村聚落人文内涵。曾经作为记录高雄眷村时代的重要指标,承载着民众对眷村的生活印象与历史轨迹,是高雄市眷村文化发展与变迁的最佳见证者。2007年(民国96年)高雄市眷村文化馆成立,隔年起委托高雄市国军眷村文化发展协会管理,直至2017年(民国106年)9月15日休馆,因应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画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「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,将现址改为「见城馆」,并於2018年(民国107年)3月3日落成启用,呈现左营旧城历史兴衰与变化,期许提供民众全新的旧城体验,贴近在地民众的历史记忆,成为建筑再利用的最佳模式。
建物的保留,不单单是建物再利用,有更多的部分是期望留存在地的情感,保存旧城的历史文化与生活记忆,透过融入旧城的场域里,可以让民众了解并感受旧城古往今来的生活样态,展现历史事实,呈现旧城完整前世今生的生活情境。
(二) 历史沿革
由海光三村诊疗室、海胜里里民活动中心、高雄市眷村文化馆到见城馆
见城馆所在地曾经是海光三村的诊疗室,1990年(民国79年)经左营区公所改建为海胜里里民活动中心,当时围绕在活动中心周边的平房聚落,即是海光三村的房舍、幼儿园、家庭式商店等等,共同建构出典型的眷村生活风貌,至2006年(民国95年)改由文化局接管。
眷村消失後,将里民活动中心留存下来,再经改建,转型成为「高雄市眷村文化馆」(眷文馆),希望能有一实体空间做为展示区介绍眷村文化。眷文馆自2007年(民国96年)启动试营运,举办过无数特展与推广活动,为介绍眷村文化提供心力,极力保留眷村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故事。
2017年(民国106年)9月15日,眷文馆为因应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画—「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开始休馆,文物陆续移至明德新村2号、3号、4号、11号等空间重新规画策展,并於2018年(民国107年)4月於明德新村开幕,眷文馆原址则特规划改为「见城馆」。
2018年(民国107年)3月3日见城馆落成启用,迈向新的历史里程,以保存旧城历史文化为展示目标,呈现左营旧城历史兴衰与变化,期许提供民众全新的旧城体验,贴近在地民众的历史记忆,成为建筑再利用的最佳模式。
(三) 展示特色
全台首座运用跨越科技互动展示馆,提供全新的方法看见旧城
「见城馆」为全台唯一结合光雕投影且动态演绎百年历史的旧城模型展示,新科技演绎老历史,一楼展示空间有具科技性的AR「穿越时空见城」及二楼VR「我们的旧城」的互动装置设计,结合传统视觉的虚拟科技外,搭配传感器与多维资讯导入VR实境系统,增加多种感官之体验,提供全新的方法看见旧城。企望重新诠释并再现旧城自明郑迄今的历史轨迹,让民众享受如重临百年旧城、跨越古今的3D互动实感体验,带你穿越时空游旧城。
动画、AR/VR、动态模型机构三大技术整合展示
一、全台首座:跨域科技互动展示馆,剧场声光演绎看见旧城
二、全台首见:动态模型与光雕投影,8分钟游历旧城千年史
三、全台首例:50组垂直升降机构,声光演绎旧城千年风华
四、全台首创:19支动画串连年表大事记,展演300年凤山双城记
一楼展区分为「城在台湾」、「旧城寻宝」、「凤山县城的演变」、「穿越时空见城」,述说旧城的前世今生;二楼分为「时代流转中的凤山县城」、「大事记年表」、「文献旧城」、「映像旧城」、「我们的旧城」,一同见证旧城的生命故事。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动态影像外,更增设互动体验装置,让民众能透够实际操作进入旧城的世界,身历其境,体验时空变换的剧情与乐趣,足以见证旧城历史发展的轨迹。
(四) 未来愿景
左营旧城(昔凤山县旧城)为国定古蹟,亦为全台保存较完整城池中年代最早(1825年),保存面积最广之古城,在台湾历史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,深具丰厚的历史文化资产,其位於莲池潭河畔所形成的独有而殊异於其他城市的美丽天然景观。开发之初,在明郑时期为重要的屯垦区,至清领时期凤山县治所在,日治以及国民政府来台,从海军要塞、眷村聚落一路发展,空间场域堆叠着各时期的文化遗迹,成为今日丰富而多元的城镇面貌。城内除有大小龟山自然公园外,临近尚有左营莲池潭、龙虎塔、孔庙等景观区,外围亦有明德新村及古厝聚落等人文景点,观光资源相当丰富。近年来,高雄市政府受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画补助,由文化局及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积极进行「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,企望透过旧城景观的改造,发展城市人文观光产业,藉此吸纳更多人潮,共同来体会与分享左营旧城之美。
高雄市「再造历史现场—左营旧城见城计画」以「重建台湾第一石城」、「缝合龟山串接莲潭」、「历史堆叠城市考古」、「旧城门户重塑再造」、「贯穿古今散步旧城」等五大计划目标为主轴的见城计画,以有形配合无形文化资产的保存策略,冀望达成重建并重见旧城历史现场的愿景。
见城馆之设立,见证了「贯穿古今散步旧城」的目标成果,并串联「穿越时空见旧城」的可能,也透过科技的视听带动,引领民众亲身体会历史的流动与变化,也是民众终身学习的亲子场域,未来本馆也将持续致力於推动左营旧城历史与文化的在地推广,策办更多元精采的在地性活动与展览,加强土地与民众的记忆连结,期许见城馆能更贴近在地民众的日常生活,传承文化,让旧城的历史生命延续下去,使文化资产成为常民生活的一部分,连结人民在地情感。
景点资讯
开放时间: 星期日:10:00 – 18:00
星期一:休息
星期二:11:00 – 17:00
星期三:11:00 – 17:00
星期四:11:00 – 17:00
星期五:11:00 – 17:00
星期六:10:00 – 18:00
门票资讯: 一般民众:
优待票NT$29元
1.持有志愿服务荣誉卡之志工
2.持有设籍於高雄市之身分证明文件
3.本国籍65岁以上民众
团体票NT$39元
1.团体人数20人以上
2.就读国内各级学校之在学学生
免费入馆:
1.身高120公分以下之孩童
2.持有身心障碍证明之身心障碍者及其必要陪伴者一名
特展参观票:NT$49元
连络电话: +886-7-5888398
传真: +886-7-5885448
相关连结: 粉丝团
服务设施
- 解说简报
- 公车站
- 公厕
- 停车场
- 贩卖部
小叮咛
*免票及优待票入场者,应出示相关证明文件,方得享受优惠。
*凭证件「身心障碍手册」及其必要陪同者一位,限同时进场。
*门票若因遗失、破损及其他因素导致无法辨识者,恕不补发或退换。
*AR/VR体验规则及注意事项请洽询服务台或现场工作人员。
*本馆因空间有限,个人物品请自行保管,恕不提供寄放。
*展场中体验道具请勿携出,共同维持参观品质。
*展场内请勿吸烟、嚼食口香糖、槟榔、携带食物、饮料及宠物(导盲犬除外)入场。
*展馆内可以拍照,为维护展品及其他人观赏权益,请勿用闪光灯及脚架摄影。
*请遵守展馆参观规则、动线及工作人员指示,如遇人潮众多,敬请排队等候。入场後请遵守场馆规范,配合现场人员引导。如有不当行为经规劝无效者,立即离场且不得有议,若有展品及相关设备损坏事宜,须照价赔偿。
*为维持动线流通,提供安全、舒适的参观环境,本馆将於超过客容量时,进行总量管制,不便之处请多包涵并耐心等候。
*如遇天灾或其他不可抗力之因素,营运时间将以政府公告为主,造成不便敬请见谅。
*上述事项或有未尽事宜,主办单位保有变更、修改或终止之权利。相关讯息请上见城馆脸书粉丝专页查询,恕不另行通知。
*凭证件「身心障碍手册」及其必要陪同者一位,限同时进场。
*门票若因遗失、破损及其他因素导致无法辨识者,恕不补发或退换。
*AR/VR体验规则及注意事项请洽询服务台或现场工作人员。
*本馆因空间有限,个人物品请自行保管,恕不提供寄放。
*展场中体验道具请勿携出,共同维持参观品质。
*展场内请勿吸烟、嚼食口香糖、槟榔、携带食物、饮料及宠物(导盲犬除外)入场。
*展馆内可以拍照,为维护展品及其他人观赏权益,请勿用闪光灯及脚架摄影。
*请遵守展馆参观规则、动线及工作人员指示,如遇人潮众多,敬请排队等候。入场後请遵守场馆规范,配合现场人员引导。如有不当行为经规劝无效者,立即离场且不得有议,若有展品及相关设备损坏事宜,须照价赔偿。
*为维持动线流通,提供安全、舒适的参观环境,本馆将於超过客容量时,进行总量管制,不便之处请多包涵并耐心等候。
*如遇天灾或其他不可抗力之因素,营运时间将以政府公告为主,造成不便敬请见谅。
*上述事项或有未尽事宜,主办单位保有变更、修改或终止之权利。相关讯息请上见城馆脸书粉丝专页查询,恕不另行通知。
停车
停车场入口:
沿着莲池潭「海光停车场」右侧道路,步行进入本馆约二分钟。
沿着莲池潭「海光停车场」右侧道路,步行进入本馆约二分钟。
如何抵达
进入后可依您的出发地,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