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館介紹
創辦人故事:
與古瓷邂逅實非巧然,在極簡已是顯學的現代,粗製品常以極簡的名號招搖於市,精心雕琢的工藝已被廉價的效率取代,華彩多飾的人文情懷一次又一次回應人們心底的呼喚,從裝飾藝術、新藝術、美好年代、洛可可、回溯到巴洛克,深藏著人性渴求的豐富疊錯之美,不因時代交替而消沒。眾多藝術品類中,瓷器在我眼裡是一枝獨秀,可欣賞更可把玩;尤其古瓷不僅做工精緻,時間所賦予的溫潤光澤及時代感受,更是無可取代。無論是塞弗爾的皇家風範、麥森的氣壯豪邁、維也納的炫彩繁金、KPM的纖柔細緻及伍斯特的鄉居野趣等等,一直是我歷久未艾的鍾情。
蘇軾留下《海棠》一詩曾言:「東風裊裊泛崇光,香霧空濛月轉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燒高燭照紅妝」。想到蘇軾無眠,不忍海棠香消於無垠黯夜,徹夜點燭共伴。回顧光陰數載,我也常如此深夜相守,醉心耽美於歐瓷,由收到第一件西洋仕女瓷偶收音機到瓷花如海,纖毫輝耀,浸潤於廣垠深邃的瓷海藝林之中,常有美樂之自得。每有所獲,總可惜絕芳豈能獨賞。又念及高雄這塊南方美地,因此思索籌劃經年,願啟一座瓷藝展館,與大家共饗美好盛宴。
館序:
{繁花不朽的盛宴}
花極妍卻難留 瓷易碎卻不朽
伯特格從泥土破解而得的秘密 展開了歐瓷的盛世
晶白耀現 勝於黃澄的金
靈心天縱的繪者們 不負潔白的質地 筆彩細耕其中
十九世紀的花 今日還在華案上盛開
經冬不謝 歷時愈嬌
繪者獻出一輩子的冀求
換觀者一刻的悸動
定位與精神:
在南台灣的土地上,一座靜謐現代的大樓裡,收藏著為數眾多華美優雅的歐洲百年名瓷,現代人的生活步調過快,早就遺忘什麼是用一輩子做好的一件事,博物館裡每一件瓷器藝術都是這樣的專注,也因此流傳到百年後的現在。
在台灣要見賞歐洲極致的工藝實屬難得,但是想想,400年前,台灣曾是世界瓷器的轉運島,400年後,在台灣的土地上親炙世界絕美的瓷器收藏,豈不是美事一樁?
石川傳媒集團收藏歐洲古瓷多年,現在設立專館展出,邀請各位朋友親臨感受藝術的璀璨與生命的深刻。
本館特色:
本館典藏有歐洲十九世紀皇家窯瓷器——德國麥森開啟了格局、柏林KPM的柔毫纖細、法國塞弗爾不凡的美、英國皇家伍斯特的莊園鄉趣以及奧地利皇家維也納的絢爛彩金,各家美藝如芳華盛開,前撲後繼追求豐饒疊錯之美。
瓷器曾被譽為「白色的黃金」,也是皇室貴族的權力象徵。自從德國麥森在18世紀燒出第一個硬瓷,開啟了瓷器時代,數百年來歐洲的頂級瓷器藝術備受尊崇,本館邀請大家共赴一場美的饗宴,進入十九世紀歐洲皇室的藝術殿堂。
歐洲瓷器皇家窯介紹:
• 麥森瓷器:麥森瓷器歷史最悠久,關注的主題也最深最廣,作為歐洲瓷器創始品牌至今,帶給人們不僅是工藝上,甚而是涵蓋世界文化的寬廣見識。
• KPM:宛如真實繪畫的KPM瓷板畫,帶給人們纖毫必究的精緻質感,繁複的製瓷工序,使高超的畫技以瓷器的形式永恆留存。
• 塞弗爾:法國的時尚血統獨樹一格,大膽而脫俗的美感,彷彿可以看到當時沙龍間貴族們歡聲笑語的喜悅。
• 皇家伍斯特:一反繪畫的人像傳統,大量描寫水果花卉、動物與城堡莊園,反映了靜物畫與風景畫的崛起歷史。
• 皇家維也納:將裝飾這門技藝推展到極致,目不暇給的花飾、金邊、名人與神話故事,讓人駐足良久,流連忘返。
瓷器起源:
中國瓷器由絲路傳入西方已超過千年歷史,歐洲人驚豔於此來自東方的工藝聖品,讚嘆之餘更爭相競購,中國瓷器頓時洛陽紙貴,而有「白色黃金」之稱;擁有瓷器,成為皇室貴族及名仕商賈身分地位的象徵。不僅如此,在各國皇室的贊助之下,瓷器研發更造成一股爾虞我詐的較量風潮。
歐洲瓷器發展的轉捩點,來自十八世紀初德國薩克森大公國(Saxony)的首府德勒斯登(Dresden)。由於鍊金術師無意間發現的高嶺土及高溫窯燒,誕生了歐洲第一件本土硬瓷,並隨即在鄰近的麥森(Meissen)小城成立瓷器工廠,舉世稱羨。在重金利誘之下,麥森製瓷機密由員工挾帶流出,歐洲各國瓷廠也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。十八世紀中葉後,歐洲瓷藝重鎮由麥森轉向法國的塞弗爾(Sevres)。法國皇瓷豪華奢侈的洛可可風格一時成為歐洲各國競相模仿的對象。
綜觀歐洲瓷器歷史均與皇室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不僅用料講究,技法工藝更形複雜。又因瓷廠與化學家的結合,得以在顏料上推陳出新,發展出許多可運用在瓷器上的釉彩,讓瓷繪更加豐富多元,最後甚至超越中國,影響了全世界的瓷器藝術發展。
歐洲頂級瓷器數百年來備受尊崇,知名品牌如德國麥森(Meissen)、法國塞弗爾(Sevres)、英國的皇家伍斯特(Royal Worcester)、奥地利的皇家維也納(Royal Vienna)等等,本館將帶領大家進入十九世紀歐洲皇室精彩的藝術殿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