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定位點
主要內容區塊

走過大時代的眷村記憶 「將軍村」明德新村蛻變再生

更新日期:2018-08-01
人氣
4876
20180729080556371
1945年起,來自大陸各地的軍眷,陸續於臺灣各地落腳。時光荏苒,歲月流逝,眷村特有的人文氛圍,是許多人懷念的故鄉味。據2005年國防部統計數據,全國列管眷村共有886處,高雄市縣市合併後,同時擁有陸海空三軍眷舍,保存近90公頃的眷村文化景觀,保存面積為全國第一。為讓歷史還原並與在地連結,原左營舊城內「高雄市眷村文化館」遷移至高雄左營明德新村2、3、4、10、11號,今(28)日以「再見捌捌陸─臺灣眷村文化園區」(以下簡稱臺灣眷村文化園區)之名蛻變開幕,帶領大家瞭解臺灣眷村文化的獨特與美好。
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致詞時表示,感謝高雄市政府、立委議員以及各界人士不斷努力,在保存過程中,留下高雄在地的眷村人情味。以住代護系列計畫,讓眷村不因為眷改而消失,讓文化用另外一種形式保存,「臺灣文化眷村園區」的開幕是眷村文化保存的一大步,呈現高雄重要的文化資產,再造了高雄歷史現場並進行深度的翻轉。
文化部鄭麗君部長致詞時指出,高雄市政府一直是全臺文化保存計畫核定數與執行率的領頭羊,感謝市府團隊的不懈努力,重新賦予眷村新的生命。「臺灣文化眷村園區」的重新亮相,諭示臺灣眷村保存計畫關鍵的階段性成果,讓眷村文化保存的思維不僅是修復,而是再生,重新讓下一代共同觀照臺灣眷村文化的歷史性與獨特性。
國防部政治作戰局聞振國局長肯定「臺灣眷村文化園區」的開幕,也謝謝高市府的耐心與努力,讓更多人感受多元文化的差異性,並正視過去眷村對整個臺灣發展影響的歷史,未來將持續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推廣眷村保存計畫。
高雄市許立明市長表示,眷村文化見證了臺灣近代史的一頁,異質化的多元組成正突顯出臺灣文化的豐富性,「臺灣文化眷村園區」不僅是緬懷眷村歲月,更期待再見到886個眷村共同造就出臺灣文化的精彩與真實的內涵。
高雄市政府史哲副市長表示,未來,總園區將由眷改後明德新村52棟房舍組成,構築全臺規模最大臺灣眷村文化保留園區,形塑專屬臺灣歷史之人文場域,引起大眾對眷村文化的共鳴與關注,提升眷村及當地文化資產保存等議題公共性,期盼讓「眷村」不是一個凍結於時空中的代名詞,希冀為臺灣歷史進程文化保存與活用盡一份心力,進而理解臺灣文化多元的歷史現場。
高雄市眷村特色價值在於涵括陸海空三軍,海軍眷村主分布於左營、空軍眷村分布於岡山、陸軍眷村分布於鳳山。以海軍為大本營的高雄左營擁有全臺規模最大的海軍眷村,當中明德新村因曾住過許多高階將領而有「將軍村」之稱。1996年,《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》通過加速臺灣眷村聚落的消失,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於高雄市長任內積極向國防部爭取保留,讓高雄市保有全國最大眷村文化景觀,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4年推出以住代護計畫突破保存困境,2016年獲得文化部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新星計畫「高雄市鳳山黃埔新村建物整修及展示推廣計畫」及「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活化及再利用計畫」的支持,於2017年起擴大推出升級版「以住代護‧人才基地」、「以住代護‧全民修屋」、「以住代護‧老屋勞動營」、「以住代護・眷村民宿」等計畫,至今已修復133戶,媒合91戶進住建業與黃埔新村,期盼延續眷村豐富的生命紋理與居住機能。
「再見捌捌陸─臺灣眷村文化園區」以「再見」為題,一方面向流逝的眷村歲月致意,另一方面為迎接眷村新生表示喜悅。全區主要以4大棟建物組成:「眷村時代館」訴說漂流及落定的烽火歲月,展出如勳獎章、逃難時的舊皮箱、砲彈箱米缸等;「眷村聚樂部」呈現來臺後軍區文藝與娛樂空間氛圍,展出如眷補證、紀念牌、《創世紀詩刊》等,呈現俱樂部、電影院與創世紀詩社的文化氛圍;「眷村.潮」則是介紹眷改後眷村所面臨的衝擊與轉變,並加入AR體感式再現眷村的新舊對比;「眷村共生基地」希望創造喜愛眷村文化的創作者,有一可交流的平台,在基地空間中分享創作,園區也將不定期辦理創作坊及展演活動。相關資訊可搜尋臉書「再見捌捌陸─臺灣眷村文化園區」,或可致電07-5812886詢問。
再見捌捌陸
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致詞
文化資產
感謝高雄市政府、立委議員以及各界人士不斷努力
臺灣文化眷村園區
將軍村
(資料來源:高雄市文化資產網)
相關照片
  • 201807290805563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