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議路線:大樹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➡︎曹公圳紀念碑➡︎大樹休閒農業區➡︎佛陀紀念館
高屏溪充足的水源流經大樹區,帶動了當地因水而榮的生活日常。清澈的河川孕育出優質豐盛的農作物,也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展。先民興建的水利設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,卻也見證了居民多年來與河川共生的智慧。那麼就一起前往探究大樹區與高屏溪的水緣關係吧!
舊鐵橋濕地公園中的國定古蹟「高屏舊鐵橋」建於日治時期1913年,全長1526公尺,屬單線鐵道,橫跨高屏溪,也是促使高雄與屏東間的來往的契機。對於當時仰賴鐵路運輸貨物的年代,是很重要的存在,現今雖已退役,改建為天空步道,讓遊客能走在歷史鐵道上觀賞新鐵道上經過的火車及俯瞰濕地景觀。

溼地園區占地廣闊,目前是全國最大的人工濕地。為改善高屏溪的環境及處理汙水淨化問題,讓水資源能有效的永續循環,也培育出了吸引許多鳥類及昆蟲的濕地生態。

走訪歷經百年的傳統磚窯廠,大樹區天然的土壤帶有黏性,而催生了早期瓦窯業蓬勃發展,在建築工法的演進下,紅磚瓦厝已逐漸沒落,但三和瓦窯隨時代變遷下,仍努力保存這項古老技藝,文創概念在園區創造出不同造型的瓦磚藝術,以及推出各式DIY體驗,讓民眾能了解瓦磚的特性及美感。

來到大樹區九曲堂,曹公圳是建於清領時代1839年的水利工程,引入高屏溪豐沛水源灌溉農田,而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及解決當時旱災陷入的饑荒困境。圳頭現存的五座制水門雖已不再啟用,卻仍然展現出精湛的工程技術。這個灌溉系統橫跨今日高雄多個行政區,為高雄的水利建設奠定了基礎。曹謹當年的良善政策,深受百姓們愛載,這些歷史遺跡也依然記錄著這段動人的故事。

大樹休閒農業區於2013年成立,位於高雄市東南方,串連了在地特產、農遊活動及旅宿。大樹區盛產許多水果,其中每年舉辦的「鳳荔文化觀光季」,展現了在地豐碩的農產資源。區內也將多處歷史景點完善保存,包括現今仍在運作的竹寮取水站、傳承傳統工藝的三和瓦窯,以及姑婆寮的莊家古厝等。除此之外,遊客可以支持在地青年經營的甜品店,或走訪百年老店大樹麻油行,品嚐純正的在地風味。參與區內農場及牧場規劃的多項體驗活動,全年都能享受到大樹農村的慢活風情。

(圖片來源:農業易遊網)
位在大樹區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,是具有規模的宗教文化景點,由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為眾生而建,2011年對外開放參觀,整個建築群占地4千餘坪,禮敬大廳門口不是寺廟常見的石獅子,而是擺放了白象和獅子,表達對佛陀至高無上的敬仰。館內供奉了相當珍貴的佛牙舍利,各地佛教徒也因此慕名前來。成佛大道的盡頭,有尊佛光大佛莊嚴的端坐在主館後方,高10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銅鑄坐佛。總歸來說,這裡是融合了藝術、文化跟信仰的紀念館,是值得來欣賞佛法的浩瀚天地。


